从制定者的本意来看,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其中的“建设者”可以说是一个普遍性概念,与劳动者同义。接班人则显然是一个政治性概念,其内蕴的是一种政治的理想和追求,意思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继承、发扬、传播者。教育方针中的“接班人”显然不是干部工作中特定的领导干部的继承者,而是普遍性的革命思想和精神的继承者。但诉请教育实践,可见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概念,在教育理论中很难进行科学、逻辑的解释,因为个体性的学生的发展能否全面2全面发展的标准是什么?教育能否促进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则很难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而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概念,也很难在理论上进行解释。出为谁能说一个实际从事某项社会工作(比如农民)、但没有文化或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文百)不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为接班人如果单指各级领导人,那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不敢保证是接班人而如果接班人是指从事对社会有益丁作的人.那任何一个将要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则可以说都是接班人。这样,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便显得空洞而缺乏针对性。而这种带有空泛性的教育方针与文革后“政治冷淡”的空气及心态相遇,便要么被悬置,成为只有文件、会议意义的口号;要么被转换为政治性、道德性知识.为教师们机械性的教、学生们机械性的学,并且用背笔记形式应付考试的政治或道德教育课程。这种课程长期存在的难题是,虽然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但其内容却很难达致学生的心灵和人格,成为他们真实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而这显然不会是教育方针制定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