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面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人的活動也越來越複雜多樣,古代的藝術形式觀念面臨危機。比如在康德美學中,形式已不再是本體。他把世界分裂成可知和不可知兩大部分.世界的本體即他說的“物自體”是不可知的,人們不能賦予“物白體”形式,形式只能認識現象世界。於是,主體和客體不和諧,形式和內容相分裂。雖然他也提出“美在形式”,但並非認為美在形式之中,而是說這種形式能引起審美主體的美感,這種美感是不涉及思想概念、慾念、利害及目的的愉悅,因而引起美感的形式是沒有任何內容的。康德所指稱的“純粹美”或“自由美”,正是這種不涉及任何內容的形式的美。但康德又很快發現,世間只擁有純粹美的事物委實太少,於是他又提出了“依存美”的概念,即其形式含有善的或使用的目的。這種依存於內容的美具有道德意義.體現了他的南美理想。康德在美學中的這種分裂,不僅表現在純粹美和依存美的矛盾上,而且還表現在美與崇高的對立上。這反映出近代藝術形式觀念,已從古代形式即本體的整體和諧轉為多元分裂的趨勢。

在黑格爾的美學中,美被定義為“理念的感性顯現”。但美和藝術並不就是形式。只有當理念在感性形式中顯現出來,形式才是美的。所以,黑格爾的藝術理想就是理念和形式的和諧統一,而古希臘藝術(尤其是雕塑)正好符合這種美的理想。黑格爾用這種藝術形式觀考察古典藝術之後的浪漫藝術,指出其無限的理念內容不能在有限的感性形式中完滿表現自己,內容與形式處於不協調之中。而這種內容與形式的分裂不但導致浪漫藝術解體,而且藝術本身也要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