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的產生,標誌著教育在歷史發展中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學校教育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學校教育的產生,要有三個條件:首先是社會生產必須出現剩餘產品,有了社會剩餘產品,才能使一部分人不去從事物質生產勞動,而有可能從事精神活動。教育是一種精神活動,只有社會生產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剩餘產品的時候,才會出現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和專門從事學習的學生。其次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積累起來了一定數量的間接經驗,即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的成果。就是說學校教育的產生,必須要有特定的教育內容。再次是要有記載和傳遞經驗的工具。文字與相應的文化工具的出現是學校教育出現的前提。據中國古籍記載,在中國奴隸社會時期,替宗、辟雍、拌宮、庫、序、校等施教機構就出現了。在國外也存在著“青年之家”的教育機關。古希臘和雅典已經有了多種類型的學校。學校教育的產生,是教育在歷史發展中的質的飛躍。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到了封建社會,學校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出現了官學、私學和書院三種大的類型的教育形式,在歐洲中世紀出現了騎士教育相教會學校,以及後來隨著手工業和商業興起而興起的行會學校和商人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