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如年代以前,我國中小學一直只開設傳統的學科課程。小學開設了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自然、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勞動10個科目。初中、高中分別設​​置了思想政治、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勞動技術和體育。初中除開設這11個學科外,還開了生理衛生、音樂、美術3個學科。從初中到高中,均未實際開設選修課。自新中國成立到80年代末期,我國中小學的課程結構就是由這些學科組成的,大家稱之為學科中心課程(或知識中心課程)。 “學科中心課程”與“學科課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一種課程結構,後者屬於一種課程形態。

學科中心課程只包含學科課程這一種課程形態,而排斥其他具有一定盲人價值的課程類別。從我國中小學多年來開設學科課程的實際情形和實際效果看,這種課程形態既有許多優點,也有許多缺點。學科課程的主要優點是: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習得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一定的認識能力和一定的思想觀點,為學生德、容、體的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它系統地傳播了人類積累的文化遺產,有助於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不過,學科課程還存在四個缺陷:(1)只注重知識的傳遞,忽視或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身心發​​展的差異;(2)只能提供學生極少的實際活動機會,難使學生獲得必需的直接經驗;(3)只能傳遞事先編好的具有現成結論和答案的各科教材(當然,這是十分必要的),很難提供學生學科以外的綜合信息;(4)要求學生主要採取接受式的學習活動方式(這也是必要的),難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信息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於學科課程存在這些缺陷,因而學科中心課程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於提高中小學生基本素質的客觀要求.它面臨著新世紀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