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国的一直被认为具有深厚人文教育传统的教育,何以那么快速地完成了教育目的的转向呢?这个问题显然是耐人寻味的。作者通过对中国的教育历史的研究发现,中国作为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在古代实施和推行的教育,就是一种具有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特点的政治化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主要是道德教育、经学教育、人文教育,但农本质上则是政治化教育,亦即主要是对政治有用的教育。无论是从秦汉时期就出现的以皇室贵族子弟为对象、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的官学教育体系及制度,还是从隋唐之后、一直延续到清末的、以“选仕”为特征的科举制,教育的直接宗旨都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而不是为追求知识或文化的进步服务。当然.其时的为政治服务,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集团及其主子服务。其所宣扬和倡导的“气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纲常,都是为巩同封建政权服务的。而在“科举制”推行以后.教育则完全蜕变为追求“读书做官”的应试教育。科技知识虽然也是封建教育的内容,但只是科举或经学教育的附庸,并没有成为封建教育的主流。可见中国传统教育的形式虽然是人文教育,但其实质却是功利性教育。只是中国传统教育追求的有用性,具有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亦即国家层次的巩固统治集团利益和地位的有用.与读书人“读书做官”的有用。这种有用对于国家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的。同时这与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所追求的“科学至上”、“理性至上”等科学主义趋向具有本质的不同。而从教育转向促进科学思想和精神传播意义上说,中国教育在近代的转向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好事而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