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於1948年在清華大學作過個演講,題目是“半個人的時代”’談的是大學教育文理分家導致了人的片而化問題。大師的演講已過了半個世紀,但這個題目依然發人深省。一個比梁先牛的演講晚了17年的西方學者馬爾庫塞撰有《單維人》一書,風靡世界,談的足同一個主題。

近代科學強有力地推動了社會和人的發展,但同時帶來科技與人文的分離。西方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使人變成商品,加劇了這種對方。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人的商品化現像也很嚴熏,村金錢的追逐使“些人把自己變成了商品,變成了賺錢的工具。凡對賺錢沒有實用價值的知識,一概棄之如敝履。但如果在培養人才這個問題上鼠目寸光、太重功利、太重眼的利益,就會加劇這種分離,使我們培養的人才更加單一和扭曲。

愛因斯坦說過,科學技術只能解決是非而不能給人以“價值”判斷,“價值”判斷需要領一個源泉——人文社會科學。科學技術與人文分離的結果,就兩個極端而言,出現了兩種畸形人:要么是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要么是不懂技術侈談人文的“邊緣人”。

1931年2月,愛因斯坦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們提出忠告:“如果你們想使你們一生的工作有益於人類。那麼,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鬥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於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