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初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并不是由教师提出的,是外在于教师的,因此代表“类”认识成果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必须经过一个由外向内的转化环节,内化成为教师“个体”的认识。这个内化的环节是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一种文化和习惯,是积淀于教师心智结构中的价值观念,它常作为一种无意识或先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换句话说,它是以奥斯特曼所说的“采用的理论”的方式存在的。为什么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倡导的理论难以变成教师的实际行动呢?就是因为它没有成为教师所真正信奉的东西,没有成为教师的教育哲学。要想实现出内到外的转化,就必须让教师感到运用现代的理念不仅是易行的,而旦是有效果的,并且可以得到外界的嘉奖与鼓励。

国学大师王国维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大地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是原生态的人,功利境界中的人是以功名为价值追求的人,道德境界中的人是做事以内心的道德准则为出发点的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极少,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此可以推及教育理念的境界。

人类教育中,功利境界的人占绝大多数,无可置疑,追求功名的行为本身也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带给人们太多窘迫、焦虑和无所适从。日本教育界明确提出,让功利心态退出教育舞台,教师尽心尽力、无私心地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