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聯邦德國,在中等教育階段,無論是普通中學、實科中學或文科中學中,都具有職業預備教育和職業指導的課程與任務。除此,根據1969年通過的《職業教育法》,奠定了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立法基礎。前聯邦德國約有80%以上的青年通過各種類型的職業、產業學校,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前聯邦德國職業技術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是前聯邦德國教育的“第二支柱”。前聯邦德國職業技術教育屬於中等教育第二階段,體制多樣、結構完善,培養人才效率很高,被視為“德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再如日本,戰後初期,日本的高中為綜合製高中。隨著經濟的發展,綜合製高中不能適應客觀需要,於是分化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兩類。職業高中又分為農業、工業、商業、水產、家政、護理等科。據日本1978年統計,普通高中佔66.5%,職業高中佔33.5%。除此,還有數量很多的中等專業職業訓練學校和職業技術專修學校。這類學校有些是單科性質的,有的則是以發展職業能力和提高普通文化為目的。在前蘇聯,在討論《蘇共中央改革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的基本方針》(草案)時,有人建議開辦一部分以六至八年級學生為對象的職業技術學校,這一建議被前蘇共中央否定,認為過早專業化的教育勢必導致學生水平的下降。前蘇共中央認為,應普及中等教育,又輔之以普及職業教育,使所有的年輕人都能夠在開始工作前掌握一門技能。認為從發展上看,將會使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互相接近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