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新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問題,首先有必要弄清它的歷史起點,找出它的歷史根據。

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後的東方大國取得勝利的。解放前不僅生產力極其落後,仍然停留在以小農為主的自然經濟狀態,而且文化教育就其性質說,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就其發展水平說,也是十分落後的。以解放前最高年份統計:1947年高等學校有207所,在校生僅有15.5萬人,1946年中等專業學校有1626所,在校生38.3萬人,普通中學4266所,學生14. 6萬人,小學校28.9萬所,學生2368萬人。按當時全國4.7億人口計算,平均每萬人中,僅有高等學校學生3人,中等學校學生38人,小學生486人。舊中國80%的人是文盲。舊中國的教育不僅總體上看十分落後,而且在結構上,也十分明顯的暴露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點。僅以高等教育方面而論,1947年,在科類結構上學生的比例是:政法佔24.4%,工科佔17.8%,農科佔6.6%,師範佔lL 5%;在層次結構上,本科佔84.5%,專科佔15.5%;在地區結構上,學校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四川、江蘇、廣東、河北等地,六個地區佔高校總數的60% ,而內蒙古等五省、自治區,則連一所高校也沒有。

解放前中國的教育,就發展的水平與幾個主要國家相比,可以說是落後了—個歷史階段。據1910年《俄羅斯年鑑》統計,1904年,在歐洲落後的俄國,每1000居民中平均有學生44.3人,1908年統計,每1000居民中平均有學生46.7人。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國解放前的最高發展水平。在美國,1870年有學生687萬人,每1000居民有學生178人,相當於我國解放前最高年份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