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偏向哪一种倾向,都无法否认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良好的教育不在于单纯追求个体的社会化,也不在于单纯追求个体的个性化,而应追求社会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失去社会化基础的个性化难以在人类社会中生活下去,没有个性化的社会化个体就失去了他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所以,教育又不能单纯追求高人本值而只强调个性化,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发挥教育的最佳效力。

人本教育则把人的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教育的体制创设、教育的内容选择与教育的方式取舍皆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为旨归,这就是人本教育的基本逻辑。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应该是人,教育不应以神为本,也不应以物为本,以世俗的权和利为本,这是教育的内在特质所要求的,但在不同人所办的教育中,往住违背这一基本逻辑,把教育当作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甚至把人也当作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这种现象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常常是基本事实。

人本教育需要面对这些事实,提出其对教育的确定性要求。

人本值概念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在《论真理》中提出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这一古代哲学命题在走出绝对时空观后,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使它得到新的印证,人的确是万物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