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顯的表現是,教育中缺乏對知、情、意、行等全面施加影響,忽視人的道德精神狀況,忽視人的文化素養、觀念、情感、方法和心靈習慣等,造成人的情感缺失以及人格的不健全。人們以為高等教育主要是發展科學技術,培養專業人才,甚至認為大學僅僅就是實現國家發展的工具,以致學生不知上大學以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許多人以為上大學就是獲得社會地位和理想的工作。特別是,當前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很多時候是應試的過程,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大學生作為從“獨木橋”中擠過來的勝利者,在—路的“身經百考”的競爭中,很多人形成了只計較自己分數,不知道關心別人、不會關心別人的自我中心主義心態。加之,他們的父母及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心切,不讓他們從事任何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社會勞動,生怕會苦著他們、累著他們或分散他們的精力,從而對他們百般呵護,百般依順,唯恐個週,進一步縱容了他們唯我獨薦的心念。他們中很多人自私自利,追求享樂:損人利己,以鄰為塹;妒嫉心強,心理脆弱;狂妄自大,眼高手低;寬以待己,嚴以責人;缺乏同情心,難以共事。很多調查文章指出,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不像大學生。對這一切,一味指責大學生有失公平。當學生執著於物質、功利和社會地位的企求時,便難以體驗人之所以為人的真諳,無法領略除物質之外人類獨有的精神享受。大學如果不能給人類註入精神的養分,如果不能培養具有人文關懷的大學生,就意味著大學教育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