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裁的歷史發展是一個穩中有變的過程,體裁具有變異性。所謂體裁的變異性,是指在體裁核心元素不變的前提下,其局部特徵被修改、補充、豐富、擴展的特點。這是“變異性”最主要的涵義。它還指生活的變化導致舊體裁的消亡或新體裁的出現。

體裁變異性的表現之一是新元素滲入已有體裁中,這樣,既有體栽就得到修正、豐富和發展。這是指同一體裁的變異性。這種變異性不是大刀闊斧的變化.不是核心因素的消失,而只是局部發展和細部修正,否則這種體裁只能宣布消亡。譬如中國詩歌從最早的二言、四言發展到雜言,再到唐詩中的律詩、絕句,就屈詩歌體裁局部的變異性,其最基本的特徵並末改變。

表現之二是新體裁的出現。如唐詩發展到巔峰,就出現了詩的變體——詞;宋詞幾臻極致,因此又有了詞的變體——曲。

表現之三是舊體裁的消亡。如神話、史詩作為蒙昧時代或次蒙昧時代的產物性主義時代已難覓其踪影。我國古代風行一時、被頂禮膜拜的八股文、試帖詩等內容空洞,形式呆板,缺乏藝術活力和魅力,亦缺乏生活的基礎,因之事過境遷淪於衰亡。

體裁變異性的原因;一是社會生活變動的結果,一是文學自身創新的要求。換言之,體裁是受社會大語境和文學小語境雙重影響的歷史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源自社會客觀條件和作家主觀精神兩個方面的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