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指出,生產工具是衡量人們控制自然、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尺度,同時也是社會生產關係指示器。人類在社會生產實踐中,將生產工具不斷地加以改進,促進生產不斷發展。經過十六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末的二百多年的手工工場的發展,逐漸地開始使用機器生產。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標誌著古代生產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機器生產從十八世紀未到十九世紀初以蒸汽機為標誌的歐洲產業革命起,經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電力應用生產的第二次產業革命,到了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了以電子、生物工程、激光等新技術在生產上應用的新時期。機器生產,雖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多年,然而卻推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機器生產是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生產,是科學化的生產,社會化的生產,是生產過程不斷更新,效率加速提高的生產。這種生產引起和決定了勞動力狀況的重大變化。不僅引起勞動力結構的變化,而且要求勞動力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知識,必須掌握一定的機器生產技術,否則就不能從事生產。而這種知識和技術的取得,僅靠在勞動實踐中直觀的感受,或師徒制的工匠式的傳授方式,是不能掌握的。因此,就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學校——專門的職業學校。這就使教育進入了近代階段。近代教育的出現,既包涵著對古代學校教育的改造,同時又建立了各種適應生產發展的專門的專業學校。這種新的學校教育的特點,是以適應社會生產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軸心的多層次的教育體制的建立。它的基礎是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教育的中心任務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