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对私立补习学校进行了检查,加强了管理。1954年1月29日,华东文化教育委员会专门发出通报,要求华东各地对私人开办的补习学校进行一次捡查,本着“充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制定这类学校设置的条例和管理办法。这一通报事实上是对全日制学校以外的教育机构的限制,曾在上海生活过的老年人认为1949年前的上海学习化社会程度很高,有各种各样的补习学校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既有早学,也有夜校。为许多因工作而不能上全日制学校的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对于国家包揽教育背后的原因,从1952年7月8日教育部发出的指示中可以看出,该指示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用革命的精神和办法,做好招生、修建设备、师资调配等工作,实现1952年国家培养干部的计划。指示要求各地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严格地实现统一招生。十分明了,由于在理念上:认为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干部,所以国家必须对学生的招收、在校生活、毕业后的工作分配全面负责。

深入分析,国家主义教育理念一旦成为解决教育问题的主流观念,便会落实到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便会落实到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集中地体现于学校的所有权和主办权上。从而形成政府集教育管理权、所有权、主办权于一身的中国特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同时,国家主义教育理念在考试、招生上试图包揽整个过程,这才是国家包揽教育的最为根本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