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后,恢复高考后入校的学生要出来工作了,这种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再次突出地显示出来,最大问题是供需脱节,影响高校办学的自主性。于是在1982年开始酝酿对这一制度做些调整,逐渐减少国家指令性计划统一招生的比重,增加调节性计划招生的比重。

1983年,高等学校的招生政策在减少过度统一上迈出了一步,教育部在《关于1983年全国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两项调整措施:一是高等学校招生要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分配去向适当结合起来,在保证国家指令计划的同时,为解决农村及生活、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地区和行业长期存在的专门人才“招不来,分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将国家计划的一部分享出来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二是委托培养,“要打开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的渠道,采取合同制委托培养人才的办法,作为国家培养人才计划的比重”。1983年招收了委托培养学生3000人。1986年开始招收计划外自费生。

从1992年至今,对全国统一招生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呼声一浪跟随一浪,全国各地也进行了大量试点。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加以明确,而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这一条却消失了,可见,对于高等学校的全国统一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依然没有见到一幅清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