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組織。課程組織一班採用三種辦法,即以內容(或主題)為主的方法、以結果為主的方法以及兩者並重的方法。以內容(或主題)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圍繞學生學習何種學科的知識、專題內容這一核心問題來設計課程,以結果為主的方法主要指課程設計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這一核心來設計課程,兩者並重的力法主要指根據具體的學科聯合使用以上兩種方法。

2.課程結構。可以將各國的課程歸納為:社會研究(如地理、歷史、公民、經濟、政治);體育和健康教育(如體育、健康教育、個人管理、運動和遊戲);人文(如倫理或宗教、道德或價值教育、階層和文化背景);創造和表演藝術(如音樂和舞蹈、戲劇、繪畫);職業教育(如農業、工業、商務、家政、服務、職前訓練);技術(如計算機、通訊、電子、機械)。就小學課程結構來說,所有國家都設置了國語、數學課程,大部分國家有社會、體育、藝術、健康、創造和表演藝術課程,其中尤其強調基本技能和價值觀念的教育,而且格外語定為必修課程。多文化、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還為適應不同的需要提供了選擇課程。小學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兒童的基礎識字和算術能力。就初中課程結構來說,大部分國家將外語定為必修課程,人文學科校融入其他學科之中,技術在自然科學課程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職前教育是另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不同國家差異較大。就高中課程結構來說,所有課程越來越具體、深入,跨學科領域的選修課程越來越多,語言課程至少有兩門(國語和外語)。職業教育趨向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或接受高等教育作好準備,而且和學術性教育間的聯繫更緊密。課程趨向多樣化,將技術課程融入普通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