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位论强调应将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或将个体内在需要作为教育的依据。主张个体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或社会有助于个体发展才有价值。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杜威等在他们各自所在的时代都倾向于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论则通常从社会的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的目标,强调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主张群体或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体的价值,个体只有满足了社会或群体的需要才有价值。中国数干年来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本为教育价值观以及涂尔干、凯兴斯泰纳都倾向于社会本位。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l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11条就明确提出:”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这里“人民”的内涵也是群体概念。

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典型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更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行为常常处在种极端价值之间,或带有某种偏向与基调或在个人与社会这一维度的特征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