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遭遇“圖像時代”的問題是當下學界十分關切的問題,也是學術熱點之一,特別是在文化研究的語境中.早已被翻炒得炙手可熱。但是,統觀有關論述,無非是“狼來了”之類的老調,情緒性的表達多於學理探討;即使持肯定意見或不以為然者.大多也停留在表態式的價值判斷,鮮有學理層而的深度闡發。究其原因,沒有對研究這一問題的可能性展開先驗反思是其重要方面。這是長期以來我們提出和探討學術問題的習憤——儘管康德關於“認識之可能’的追問已力學界所熟知,但是一旦選人自己的語境仍然我行我素,學術提問的自我置疑規則並未普遍踐行。

文學遭遇“圖像時代”的問題說到底是文學棚圖像的關係問題。文學和圖像的關係問題是否屬於一個“真問題”,是否可能進人我們的學術話語,並非全像這一問題的現實緊迫性所決定.也不是因為前人多有涉及便不合白明,而是學理邏輯使然。對於這一問題的歷史反省將有助於明確我們在當下的言說立場和可靠的邏輯起點。而對於文學和圖像關係研究之可能明確表示否定意見的當屬吳籍學者雷納·韋勒克。

韋勒克最著名的理論之一是將文學研究劃分為“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自從他和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於1984年被譯為中文之後、這種劃分曾在我國文學理論界激起不少批評:批評意見認為,文學的所謂“內部”和“外部”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機械地劃分為“內”“外”兩部分,割裂了文學和文學研究的有機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