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從慈善的願望出發,希望能對平民子弟進行一些有關職業和技術的教育。他最早明確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在其代表作《林哈德和葛駕德》中闡述了自己改革舊教育,建立新學校的觀點。他指出:“使功課勞作合一,提倡職業訓練,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實際生產量的最好途徑。”主張“學習與手工勞動相聯繫,學校與工廠相聯繫,使他們合而為一”。 《林哈德和葛駕德》書中的人物坡那鎮學校校長,“總想探求一個辦法,使他的學生中凡是沒有恆產的都能獲得一樣可以謀生的手藝,這件事已完全成為了他的宗旨。只要擠得出時間,他就帶領學生去參觀鎮上的各種工藝作坊,不惜花費幾個小時去觀看人家如何做活。了解各種做法,從多方面研究,估計每個學生的前途。”

馬克思、思格斯通過對教育、生產勞動以及社會發展之間辯證關係的深刻分析,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之間應建立起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係。所有參加機器大工業生產的勞動者都必須受教育,學校中的學生也應參加一定的生產勞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人的根本方法。學校中實施智育、體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的綜合技術教育,可以使學生形成社會生活中必需的綜合技術素質,並且能陶冶情操,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