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教育活動中,都有目標、內容和方法,都有具體的教育實踐,課程評價就借助對這些活動的調查分析,揭示教育的程序所具有的價值和效果,為課程改革提供有效的信息。由此表明,課程評價在課程編制以及學校教育系統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然而多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不能從戰略意義上結課程評價以應有的重視,教育實踐中甄別選拔性考試成為課程評價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結果造成評價效應低,學生心理負擔重,學習與考核關係處理不當的傾向。為此強調課程評價的意義,正確處理好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關係,確有它的必要性。

終結性評價是在一門學科結束時進行的,主要針對課程實施的總效果。它的首要目標“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學生作證明”,最終確定不同學生各自所達到的不同水平或彼此間的相對地位。終結性評價這種判斷活動,在師生之間往往會產生某種對立情緒,但這類評價是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這一方面是因為課程的基本目標不可能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局部階段全部體現,需要以終結性評價來考查各單元知識的橫向聯繫和綜合;另一方面是由於它能確定課程的起點,對學生進行反饋。正由於終結性評價常常是用來為重要決定提供依據,所以特別強調終結性測驗必須具有兩個絕對必要的特點——可據性(效度)和可取性(信度),要求測驗的編制建立在合理考試難度、區分度上。在我國,終結性評價在形式上雖廣為採用,但絕大多數教師只憑經驗而不依據科學程序來編制測驗。他們對終結性評價的種類、特點了解甚少,對如何根據測驗的目的、性質,科學地選編試題和試卷含糊不清,因而考試不能完全達到評價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