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自然環境並與環境作鬥爭的過程中求得生存的,是在從事直接的生活資料生產的過程中生存、發展、演進的。從人類的個體來講,要生存下去,並維持生命,就必須學會爭取生存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從人類群體來講,必須將爭取生存、維持生命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傳遞給下一代,即對下一代進行教育,使年輕一代學會生存的本領。否則人類就難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人類文明也就不可能演進發展。因此,在人類起源時代,或曰原始社會,凡是爭取生存和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經驗等都是每個社會成員必須掌握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的人們都是學習怎樣生存的人。

學習怎樣生存,從人類最初的狀況看,主要的途徑有:①觀察模仿,即年輕的一代通過觀察模仿成人的行為,學習成人所擁有的生存本領;②勞動實踐,年輕一代參與爭取生存的勞動實踐活動,學會生產勞動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即年輕一代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習生存的本領;③聆聽教導,聆聽長輩的傳習教導,從中學習生存的經驗與本領;④體育鍛煉,鍛煉強健的體魄?學習使用武器以及作戰的方法。為了學習生存的本領,人們實際上不受時空的限制,也不拘學習的形式,不限學習的內容,更不限定學習的人群。因此,無論是人類個體,還是人類群體,學習怎樣生存和傳遞生存的本領是放在第一位的。

古往今來已經證明,人之生存,首先要了解其生存的世界,故要學習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其次要有從事某種或幾種職業(勞動)的技術與技能;再次要有運用知識、技術於實踐對象的能力;其四有處理生存過程中諸多問題的智慧。具備了這四條,人之生存便不會有什麼問題,教育者教給學生生存的本領,其主要職責、任務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