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科學研究的目的,都在於對某一特定對象進行考察,以達到理性的認識。毛澤東將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基本階段*指出感性認識是屬於對事物之片面的、現象的、外部聯繫的認識,即感覺、知覺、表象的認識階段。理性認識則是達到了對事物的全體的、本質的、內部聯繫的認識,達到了暴露周圍世界的內在矛盾,因此,達到了在周圍世界的總體上,在周圍世界一切方面的內部聯繫上去把握周圍世界的發展。這表現為概念、判斷、推理的理性認識。

研究教育必須從具體人手。因為,認識的出發點是具體,是實際,是現實。然後經過抽象思維,形成概念,揭示規律,建立理論體系。即列寧說的:“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的途徑。”

理性認識標誌有三:第一,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是理性認識的最基本的標誌,一旦概念產生,認識就實現了由感性向理性的飛躍。第二,規律的揭示。規律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的關係。概念使人們把握事物的若干簡單的規定、即事物的若干特殊的性質,科學規律才使我們把握事物的運動的過程與事物發展的必然性。第三,理論體系的建立。理論體系的建立標誌著一門科舉的產生,科學就是知識的邏輯體系。科學研究的任務,在於從整體上和事物的一切方面去把握某一事物。僅僅研究事物各個方面的質的簡單的規定是不夠的,僅僅研究某些聯繫也是不夠的,只有建立了理論體系之後,才算達到了對某一事物的理性的認識.這時科研的任務,才可以說告一段落。

概念、科學規律、理論體系反映著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其內涵相互交叉。可以從反映客觀事物認識的三個不同層次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