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信息社會和市場經濟為基本形態的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急劇加快,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生活高度社會化.所有這一切都有賴於定量化研究的迅速發展,現代數學已經或將要滲透到科學技術、經濟生活和現實世界中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與此同時,數學本身也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

——數學是關於客觀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學。數、形、關係、可能性、數據處理等等,是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數學把握的最基本的反映。

——數學作為一種普通適用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在蒐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創造中建立模型,研究模型,從而解決問題,做出判斷,它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簡潔的手段。

——數學是在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方法和理論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如今觀察、實驗、猜測、矯正與調控等合情推理模式,已經成為人們發展數學、應用數學的重要策略。

2.數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理解周圍世界;數學可以促進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有效地進行表達和交流,運用數學分橋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還可以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總之,數學直接影響著國民的基本素質和生活質量,良好的數學修養將為人的一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同時,基礎教育的性質決定了每一位少年兒童擁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這種意義下的數學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與人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其內容應該對每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有價值,並且是人人都能夠獲得的;在高中階段,則應盡可能充分反映學習者對數學的不同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學習適合於他們自己的數學。

因此,面向新世紀的中小學數學課程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包括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