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教育近代化和現代化中直接引進外國自然科學教育,這種科學教育在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後,立即帶有顯著的工具主義傾向,本該一體的科學精神與科學結果被人為地肢解和分離了。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堂,則重科學帶來的“船堅砲利”,富國強兵的直接功利,並不關心“船堅砲利”的思想和精神,於是科學教育被割裂了。對於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內容能夠全盤照搬,至於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哲學、邏輯等就加以排斥,用傳統的儒家經典取而代之。正如魯迅先生尖銳指出的:“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上午聲光化電, 下午子曰詩云”。這種科學教育的工具主義傾向,切斷了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態度情感、精神動力之間的聯繫,缺乏直接產生自然科學與技術的燦爛成果的思想基礎,即缺乏實事求是、求真、求實等科學精神。這種狀況在其後百多年裡,並沒有被認真加以反思,反而繼續下來。科學精神的教育在中國沒有很好地成長,更沒有形成在教育上相對獨立的力量。長期以來,我國科學教育一直重視現成結論的傳授,重視已有知識的接受,忽視科學精神和態度的培養;因此,可以說,我們對學生進行的科學教育是殘缺不全的,使學生充其星學到了一些科學知識和結論,卻沒有養成科學的態度和精神,甚至使科學知識和結論淪為教條,反過來束縛了科學精神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對於科學的十分功利的工具主義傾向卻是比較普遍的。自然科學教育中,在學習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仍然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