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作家柯南.道爾曾為他所塑造的大偵探福爾摩斯開列了一張知識結構表:“文學知識:無;哲學知識:無;天文學知識:無;政治學知識:淺薄;植物學知識:不全面;地質學知識:偏於實用,但也有限;化學知識:精深;解剖學知識:准確,但是沒有系統;驚險文學:廣博;英國法律:有充分的實用知識。”此外,福爾摩斯還善於使用棍棒,精通刀劍拳術,提琴也拉得很好。福爾庫斯的這一知識結構曾被許多人當做合理知識結構的范例而加以引用。在不少人看來,福爾摩斯正是由於具備了合理的知識結構,才偵破了無數疑難奇案的。我們認為,如果說棉爾摩斯的知識結構合理的話,那就主要表現在它的獨特性上。也就是說,獨特性是人的知識結構合理性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一點對一般人的知識結構來講是不難理解的。問題是,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是否應該具有獨特性?我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具體表現是:在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要求上,隻講統一要求,不講個別差異;在課程設置上,隻有單一的必修課,沒有選修課。
我們認為,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應該具有獨特性。這既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從社會要求看,我國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不再升學而就業,成為各種類型的中、初級人才。升入高等學校的學生格分別在不同的專業領域裡得到深造。因此,普通中小學教育在為學生打好知識基礎的過程巾,除了應有統一要求之外,理應考慮學生將來的不同流向,使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便學生更適合社會的要求。從學生發展的特點看,中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發展變化最迅速、最顯著的階段,中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越來越多樣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分化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