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生產的需要,在重視勞動教育思想影響下,西方出現了針對各種職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學校。例如;1766年法國建立了巴黎王室免費製圖學校31776年法國建立工藝學校;1817年德國建立一所一年製手工業學校;1850年英國設立的礦山學校;1852年法國東部鐵道公司建立了徒弟學校。至19世紀末,職業學校蓬勃發展,許多國家把職業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在學制中確認了職業教育的地位。 19世紀末至二次世界大戰,職業教育學的研究確立了自己的研究對象,理論成果日趨豐富並逐漸系統化,從教育學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學科。

喬治“凱興斯泰納是勞作教育思潮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是德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位很有影響的教育家c他以自己長期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的經驗為基礎,吸取歐洲“新教育”和美國“進步教育”思想的精髓,潛心研究勞作教育問題;1905年,他在題為《小學的改造》的演講中,使用了“勞作學校”(Arbeitsschule)一詞,與“書本學校”相對立。1908年,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裴斯泰洛齊誕辰160週年紀念大會上,他又在演講中指出:“將來的學校應該是勞作學校”。人們一般認為,這是“勞作學校運動”開始的標誌。1911年,他發表了《勞作學校的概念》一書,系統闡述了自己對“勞作學校”的看法。他認為,“勞作學校”不是傳統的“書本學校”,而是一種既能學習掌握初步的生產知識和技術,又能在學生的“內心”樹立起勞動的價值觀念,並且形成為國家服務思想的學校。